老李一家近日來到惠州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健康管理中心做全身體檢,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,老小6口人都感染上了幽門螺桿菌。
老李納悶了,不做體檢不知道,一檢查便查出了毛病,為啥一家人都會得這種菌,這是怎么感染的呢?
幽門螺桿菌(簡稱Hp)是革蘭氏陰性、微需氧的細菌,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(qū)域內(nèi)。它是胃粘膜慢性發(fā)炎的元兇,會引起胃及十二指腸潰瘍,甚至會導致胃癌。它喜歡藏在感染者的胃液、唾液和糞便里。
老李一家是個典型的案例,就拿他們家來說,一家6口人都是幽門螺桿菌的易感人群。為什么這么說呢?這其中有故事。今日小編就來講講老李一家的“幽門”故事。
壞習慣多多此菌賴上了老李
1.老李自訴有很多壞習慣,例如上完廁所后從不洗手。作為厭氧菌的幽門螺桿菌,從此便賴上了老李,一發(fā)不可收拾,成功粘上了他的雙手。正是飯點兒,老李剛喝了點酒,用手抓起了個點心就吃起來,機智如菌,成功潛入了老李的胃。一次么么噠此菌通過唾液傳給他人
2.老李喜歡抽煙、喝酒、熬夜看球,還非常愛吃腥辣的東西,這些壞習慣都讓他的胃粘膜變得脆弱。這對幽門螺桿菌“寶寶”來說是非常有利的,很快壯大了幽門螺桿菌的隊伍。在一次和媳婦么么噠的時候,幽門螺桿菌就通過唾液進入老李媳婦體內(nèi)。如此盡孝此菌順理成章進入家人胃里
3.不得不說,老李是個孝子,吃飯的時候特別喜歡給父母夾菜。好心有時候也會辦壞事,這么一來二去,幽門螺桿菌不想去禍害二老都難。就這樣,幽門螺桿菌在餐桌上又拿下了兩位老人和老李的大女兒和小兒子。
減少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速度,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么做呢?
1.飯前便后要洗手。
2.生冷食品要洗干凈才能吃。
3.集體用餐時最好用分餐制,給人夾菜用公筷。
4.家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,要給他準備專門的碗筷。
5.成人不要用嘴去觸碰嬰兒的奶瓶、勺子,更不要嚼碎了東西喂孩子。
以下幾類人需徹底消滅幽門螺桿菌:患有消化性潰瘍(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)、早期胃癌術(shù)后患者、慢性胃炎(伴黏膜萎縮或糜爛)患者。
以下幾類人得了幽門螺桿菌需治療:
1.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癥狀的人;
2.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(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)的人;
3.有胃癌家族史的人;
4.有幽門螺桿菌相關(guān)胃病的人;
5.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的人、特發(fā)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人。
有兩類兒童需要查查幽門螺桿菌:
1.兒童家族直系親屬父母等有胃腸腫瘤病史的,需要查幽門螺旋桿菌。
2.患有反復難治性缺鐵性貧血的兒童,找不到其他原因時,需要查幽門螺桿菌。
流行病學研究表明,我國屬于幽門螺桿菌高發(fā)國家,此菌在部分地區(qū)的感染率甚至高達90%。幽門螺桿菌傳染力強,傳播途徑多,此菌不容忽視!
如何檢測出幽門螺桿菌呢?
1.胃鏡:胃病首次檢查就是做胃鏡,直接把幽門螺桿菌檢查包含在內(nèi)了。
2.吹氣檢查:碳13尿素呼氣試驗。上午空腹檢查,檢查時給兩個類似盛豆?jié){的袋子,先吹滿一個,然后服用碳13尿素膠囊,間隔半小時,再吹滿第二個,將兩個袋子插到儀器上進行對比分析。
3.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查:通過抽血檢查血液中是否存在HP抗體。
本期指導專家
馬松炎,惠州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消化內(nèi)科主任,主任醫(yī)師,消化內(nèi)科學科帶頭人,惠州市醫(yī)學會消化內(nèi)鏡分會副主任委員、省中西醫(yī)消化內(nèi)鏡分會委員、省肝臟病學會肝硬化專業(yè)委員會委員、省肝臟病學會膽胰疾病專業(yè)委員會委員、省腸內(nèi)腸外營養(yǎng)學會管道學組成員。
具有豐富的臨床經(jīng)驗,熟練常握各種消化內(nèi)鏡,開展內(nèi)鏡下各種治療,熟練開展ERCP、ESD及靜脈曲張內(nèi)鏡下介入治療、消化道支架置放等內(nèi)鏡下介入治療;承擔省級及市級科研課題多項。
陳宇寧,消化內(nèi)科副主任醫(yī)師。對于消化內(nèi)科Barrett食管、肝病、老年性便秘以及炎癥性腸病等診治頗有心得。
|